孩子的积极快乐最重要!

作者:谢选能 更新时间:2011-4-6 14:21:37 来源: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 【字号: 】 浏览

   近日,在株洲日报上看到了罗小玲记者的一篇“女儿的求学经历”的文章,文章写得很朴实真切。作为家长的罗小玲,最开始对株洲教育的并不认同,所以选择把孩子送到了湘潭读初中,可后来,孩子在外地读书不仅没有收到好的效果反而成绩下降,并出现了性格由活泼转为内向、情绪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最终,父母和孩子商量后决定将孩子转回株洲,回来后,孩子变得快乐了,家长的心情也轻松了。

   不可否认,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谁都不想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这种心愿的强迫下,导致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严、期望过高。家长们的这种心理,一般可分以下几种情况:

一、攀比型。这一类的家长,总喜欢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去做比较。谁家的孩子考试得了第一名、谁家的孩子钢琴弹得好舞跳得棒、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学、谁家的孩子出国留学了等等,这些都是他们所最关注的问题。因为对这些问题的过多关注,而忽略自己孩子本身的特点。

二、弥补型。这一类的家长,有些可能因为工作生意忙没时间照顾孩子,有些可能因为家庭的不和谐等因素,所以对孩子心生愧疚,所以总是想把孩子送到自己认为的最好学校,希望提供一个最优良的学习环境以给孩子一些弥补。

三、圆梦型。这一类的家长,往往因为幼年的生活经历艰难,很多梦想未能实现,总觉得自己这辈子有太多的遗憾,所以将自己生活中的曾经的梦想,都寄托到了下一代身上,希望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可以由孩子来实现。所以对孩子要求格外严格,不允许孩子出现一点偏差。

四、虚荣型。这一类型的家长,有些是因为自己位高权大,认为让孩子读个普通的学校丢自己的面子;有些是因为以自己的孩子读名校为荣,倾其所有费尽心思也要把孩子送进所谓的名校。

    家长们的这些心理,本来并没有对错的问题,每种心理,都体现了家长的一片苦心,都有应被理解的一面,但是可以被理解却不见得是对孩子最好。这些过高的要求和期望,往往容易带给孩子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一、容易造成孩子性格的缺失。在家长的高度期望下,孩子只知道一味紧张地沉迷于学习中,而忽略了人际交往、兴趣爱好培养、独立生活能力等的培养。

二、容易让孩子走进孤独和内向。孩子的青春期,本应该有父母的陪伴和指导,过早地让孩子去外地所谓的名校读书,在青春发育的过程中,没有得到父母及时的关爱,想和父母沟通的时候,父母却不在身旁,久而久之,孩子的自闭倾向愈发严重,不知不觉走向了孤独和内向。

三、容易让孩子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有些孩子可能会认为,自己的生活,已经没有了自己的意愿,全部被父母一手安排,读什么学校,考什么大学,都是父母说了算;也有些孩子不能理解父母的苦心,认为父母把自己送到外地读书,就是为了图自己一个轻松。不管是哪种情况,这种长期的隔阂,都容易造成子女对父母的误解和怨恨。

四、容易让孩子心理脆弱,丧失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的能力。因为家里的期望过高,孩子也对自己的事无巨细都严格要求,不允许自己出现一点失误。一旦出现挫折和失败,就会打破对自己一贯自信的认识,而很容易走向认识的误区,无法正确面对,最终走向极端。

五、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父母的高期望高压力,或者孩子长期形成的自闭心理,都容易造成孩子情绪不稳,最终产生厌学情绪。他会觉得读书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犹于桎梏和牢狱。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对待我们的孩子?

   笔者认为,读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考什么大学,这些都是其次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拥有积极快乐的心理才是最重要的。一个拥有良好心态的孩子,他才会拥有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的能力;一个拥有良好心态的孩子,他才会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个拥有良好心态的孩子,他才会拥有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的能力。拥有这些能力,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才不至于走弯路,孩子的未来也必定充满阳光。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与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适时的关心、陪伴和引导。

    一点拙见,供大家讨论和交流。学业、功名和快乐,比较起来,我更愿意我的孩子拥有积极快乐和活泼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