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试卷讲评课的教学反思

作者:彭方晴 更新时间:2011-4-8 9:17:57 来源: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 【字号: 】 浏览
[导读]从试卷讲评角度审视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讨论的实效性
    ――一堂试卷讲评课的教学反思
 
摘要:从一堂试卷讲评课中发现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讨论能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我们可以从教师和学生行为的有效性方面来评论。本文主要从笔者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改进的方法。
关键词 教学反思 讨论 行为的有效性
 
高三教学接近尾声,而教研组计划中还有一堂公开课,笔者根据高三考试多、习题讲解多的特点,上了一节月考试卷讲评的诊断课,由全教研组的成员共同评价、商讨试卷讲评课的更好模式。本次课堂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内容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
月考试卷分析
学生小组讨论解决试卷中的错误
 
 
 
 
 
 
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做同类变式
 
 
分发试卷,将本次月考的基本情况公布
 
课件公布参考答案
请同学们仍以小组为单位,分数最高的同学为小组长,进行讨论
 
教师对各个小组的合作活动进行观察和介入
 
请各小组提出本组未能解决的问题,请其他小组同学回答
 
 
课件展示出错率较高的三个题目的同类变式(包括两个选择题,一个实验设计题 ),请学生思考回答。
小结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组长负责组织各组员围绕学习任务共同探讨和磋商,解决试卷中出现的错误
 
 
 
 
 
 
学生提出本组未能解决的问题,其他组学生回答
 
 
 
选择题独立思考回答,并分析解题思路
实验设计题先动手写,再由两到三个同学阐述
 
 
 
 
 
小组讨论时间约为三十分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生生互动,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检验学生讨论的实效性,增强学生信心
 
 
在课堂准备过程中,我对自己这节课是充满信心的,认为可以作为一节示范课,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1理念新
新课程理念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理念,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之一就是通过“讨论”的途径来实现的。1组织学生讨论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通过相互间合作探究,学生相互吸引、相互完善,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广泛性和深刻性。
1.2效果好
高三教师大多有这样的体会:做过的题,老师更正了,又仔细分析过了,但下次再考,学生仍是错误百出。原因只能是:一是学生根本没懂,二是没有自身的体验,也就没有对问题的敏感性。而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两个问题,他们自己在发现自己的错误,独立思考后指导他们的是自己的同学,学生的认知情境一致,更让他们容易接受,而且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更多,学习的有效性更强。
1.3机会多
让学生表达的机会多了:在同组中提出问题,说出自己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充当教学助理的机会多了:在同组中解决其他组员的问题,在班级中解决其他同学的问题;让学生充当主体的机会多了:大量的课堂时间是自己在把握,学习的主动性掌握在自己手中。
但一堂课下来,我并没有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在全教研组的共同评论中,根据各位组员记录的教师学生行为的有效性找到了这节课的不足:
2.1学生行为的有效性
学生的课堂行为我们往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观察:听、说、写。学生有没有在认真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分析问题?在讨论中学生有没有主动说出自己的问题,积极回答他人或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该动手写的时候有没有动手?动手了有没有写对?而我们老师观察记录的结果是有少部份学生在其他同学说的时候没有认真听,有的东张西望,有的忙着抄参考答案;各别小组讨论不热烈,只有组长说一说,说了几句发现其他同学不说,也就住了口;在要求写实验设计时,大部份学生没有动笔,只是在看题。从这些行为我们可以看出学生:
2.1.1自主变为自流
由于整体气氛活跃,一些思想容易开小差的同学接受不到老师或学生传递的信息,比如因为学生回答问题时声音小,又是对老师回答,把要解决问题的对象当成老师,生生互动时表现为师生互动;或者老师布置任务时要求不明确,可做可不做,这样使得学生由自主学习变为不自主的放任自流。
2.1.2不懂什么是懂
没有弄懂的问题也以为自己懂了。比如一小组讨论中,一听课老师上前问一学生:“你在干什么?”学生回答说:“抄答案”,老师又指着他试卷上的错题问:“你知道这道题错在哪里吗?”学生说不知道,于是组长便将该题给他解释了一遍,并指出他的错误在哪里,老师又问“你懂了吗?”学生说:“懂了”,老师说:“那你说给我听听!”结果他吱吱唔唔说不上来,于是老师又要求组长重复了一遍,这是组长说得比上次更清楚、流畅,再让该学生重复,这才勉强说出来。有时,学生并不是装懂,他只是以为自己懂了,而真正的懂了是他应该能将这些问题进行解释或阐述,并告知于人。
3.1教师行为的有效性
基于以上学生出现的问题,与教师课堂教学中的组织、引导不明确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这节课学生的主体是体现了,用了近三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在讨论,在解决问题。但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体现出来,即教师行为的有效性是低效的,表现在:
3.1.1任务不明确
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任务是分析归纳自己试卷中的错误,并找到正确答案,同时能举一访三、触类旁通。而且“任务驱动”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2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境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索任务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自主学习和协作的环境下进行学习活动。最终达到学习目的。而根据同组老师记录的教师行为中,笔者的表述是“下面我们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至于讨论什么,怎样讨论,并未作具体说明,难怪学生不自主的自流了。
3.1.2自己当主角
在生生互动环节即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其他组的同学回答时,老师不自主的将矛头拉向自己,重复学生提出的问题,所以学生很自然的将老师一个人当成了倾听自己的对象,只是对老师交流,让刚进入的学习高潮部分嘎然而止。学生之间的辩论也就销声匿迹了。不经意间又阻止了学生的主体性的体现。
3.1.3提问较随意
有些问题提得没有实效性,如听课老师记录的教师行为中就有当一学生解释完同类变式二后,笔者对全体学生问“都懂了吗,还有没有问题?”有部份学生出声说“没问题”,于是笔者接着展示后一题。但是不是真没有问题呢?一老师下课后马上问后面一个同学:“刚才第二题是怎么解释的呢?”结果他答不上来,正好有个同学打旁边经过,非常友好地解释给他听,结果跟前面那位同学一样,直到同学重复第二遍他才听懂。所以这种随意的问题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有必要进行改进。
根据以上评价,我们教研组的老师都认为,试卷讲评课真正要落到实处,让讨论真正发挥实效,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4.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在课前就发给学生试卷及参考答案,使学生不至于在课堂上还要临时抄答案,这样有更充足的时间讨论,也给他们更充足的时间准备自己的观点,从而更有信心表达自己的观点。
4.2给学生明确的任务
提出讨论的具体内容,课堂应达到的学习效果,使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而且人人都能从做完的事情中受益,从而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4.3给学生充分的信任
  当请学生作教学助理时,要表现出对学生的充分信任。如学生提出问题时,让教学助理直接对提问的学生回答,如果助理的位置在前排,可让其转过头来,面对其他同学,而不是只和老师对话。最好让提问的同学在表示理解后再对助理重复他的理解,看是否真正理解。这样做的目的也使提问学生注意力更集中,更会用心倾听。
4.4给学生经常的训练
   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一两次训练便能让学生人人达到预期目标。所以不能“做课”,也不能上“表演课”,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给学生经常的训练,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从笔者这堂课的反思中也发现,“众人拾柴火焰高”,“闭门造车”是很难提高教学水平的,多交流,多学习,多反思,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廖密涛.2002.新课程理念下“讨论式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中学生物学,21(4):62-63
[2]吕新文.2007.“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的运用.中学生物学,23(4):12-13
[3]窦泊澄.2006.生物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途径与策略.生物学教学,31(2):36-37
文章Tag: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