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像课在课堂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彭方晴 更新时间:2011-4-22 10:46:17 来源: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 【字号: 】 浏览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录像课通常被用来参加教学竞赛、职称评比时运用,目的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表扬,其中也不乏表演或加工的成分,有一些虚的东西存在。但一次偶然的尝试中我们发现:在平时的教学中运用录像课进行课堂教学的跟踪诊断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们生物教研组现在经常利用录像课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下面将我们的所得叙述如下:
1、录像课让评课有理有据
  跟踪诊断课是我们目前在组内进行公开课的一种主要形式,它的程序是:教师在上一堂公开课后,由全组教师从教师行为、学生行为等方面指出这节课的优点和不足,尤其对于不足,要求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改进的建议。然后待授课教师本人思考修正后,再在另一个班上一节内容相同但经过修正的课,这样有助于了解评课建议的有效性和教师本身的提升情况。在刚开始进行跟踪诊断时,我们发现有些教师授课过程中明显的不足在第二次授课时仍然存在,再次提出时授课教师仍是有些茫然,觉得自己本身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存在,或内心认为是评课老师吹毛求疵,夸大事实。而我们改为边听边录,再将课堂回放时就能直接针对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评课,这些问题便迎刃而解了。以我们组肖老师的一节课《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为例:
  肖老师以前上课最大的问题是讲得过多,总担心自己不讲学生就不会明白。另外语言也不够简洁,对学生本身关注不是很多。但也可能是习惯,也可能是他不以为然,一直没有看到他有大的转变。在这次录像课回放时,我们便让他坐在屏幕正前方,然后分别提出个人不同的意见。如负责记录教师行为的周老师指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方面有不足,比如学生讨论时,他要不就是站在讲台上看教案,要不就是在各组之间穿梭,从第一组走到第六组,没有停顿,很少去看学生,仅有的一次是学生主动问他问题。建议是:停下来参与学生讨论,及时了解学生讨论的情况,而不是为了讨论的形式而开展讨论。负责记录学生行为的易老师认为: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待加强。在阅读时,有百分之三十的学生只是看书,没有作笔记,没有养成我们所希望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建议是:在看书前仍要强调看书的要求,及时表扬在这个过程中做得好的同学,指出个别做得不够的同学。负责记录教师提问的赵老师指出:本节课肖老师共提了36个问题,但大部份是诸如“是不是,对不对,懂不懂”的无效问题,一个“是不是”都会重复问两三次,只有五个具体问题。建议是:上课时要注意语言的简洁,在备课时要把问题设计清楚。负责记录学生答题的冯老师指出:本节课有十个同学答题,占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学生回答的准确率不高,而且学会倾听的同学不多,从录像上可以看出,在第二个同学答题时,不少同学的目光没有追随发言者,有十多个同学在埋头看书,有五个同学盯着黑板一边在转笔头。建议是:教师要及时关注大多数存在的问题,指出互相尊重的必要性。最后我们让肖老师谈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些问题有一些以前大家也提过,但自己没有放在心上,也不是很认可,认为可能存在片面性,但今天通过录像看了后,发现问题确实很突出,比如口头禅就让自己听得很不舒服,自己的课堂行为表现让自己大吃一惊。也有了一定要改正的决心。在两天后的第二节课上,我们第一次发现了他的转变,虽说有些问题仍然存在(如一不小心又冒出一句“是不是”),但整个风格已有了很大的转变,从他的第二节课上,我们组也看到了利用录像课来评课的有效性。
所以用录像课的形式来进行跟踪诊断课的评课,让我们评课有理有据,也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体会和分析,让授课教师口服心服,也让一些由于特殊原因没有及时参加听课的老师有机会参与评课,使全组老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2、录像课让老师及时反思
  录像课最愿意看的是教师本人,就象肖老师,通过录像课及时发现别人提到的自身存在已久而一直没有纠正的问题,其他授课教师也都能利用录像课仔细去体会和分析自己教学中存在的曾经没有发现的问题。就拿笔者自己来说吧,多年来一直担任生物教研组长,竞赛课中也取过好的名次,所以在评课时听到的赞扬声也要多一些,难免也自以为课上得很好了,但在上学期的《DNA分子的结构》录像课中发现自己问题竟然不少。
(1)、普通话不标准
  平时总爱取笑别的老师方言太重,说的普通话恐怕让学生不太明白。观看自己的录像课,才发现自己的普通话也充满了方言味,猛然想起前面有哈尔滨同学相聚时问我:你讲的是你们株洲的方言吗?我好象听得不太明白。当时还认为是她在当地长久了,听惯了北方卷舌音。这时才发现自己确实是“五十步笑百步”。于是,我开始每天清晨练习普通话,看新闻联播时也注意他们的发音,在课堂上尽量吐字清晰,这是我的录像课后的一个转变。
(2)课堂机智不够
  由于课堂上一个问题有点难度,在学生讨论和分析以及教师总结时费了一些时间,所以在后段时间的授课中明显出现了赶时间的现象。具体表现是:语速明显加快,图片一晃而过,学生还在摸不清头脑时又将既设的问题提出来。课后自己回看时觉得很狼狈,反思时想:这是教学机智不够。其实,在学生讨论出现障碍时教师应及时点拨,学生陷入耗时而没有必要的争论时可以及时终止。一旦时间确实紧张,也可以将后面的内容放在下节课,不能为了完成个人教学任务而忽视教学效果。
(3)教学设计不全
  在《DNA分子的结构》一节的教学中,在突破重点“DNA分子的结构特点”时,我的设计是:学生观察模型→小组讨论总结→选一到两个小组发言→教师精讲→学生相互复述→一个学生展示。但最后一环节学生展示时第一个同学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寄希望于第二个,仍没有,第三个,仍没有。准备让第四个同学展示时,下课铃响了。我的反思是: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考虑不全,因为我根本就没想过学生会讲不全面。我觉得,以后备课时应该把种种可能出现的情况都想到,还要想清楚应对措施。比如这节课,我可以先让学生画出DNA分子的结构模式图,形成表象,他们就不会要对其结构特点死记硬背了。其次,在两个同学没有达到预想效果时停下,询问他们不清楚的部分,而不是寄希望于“总会有一个清楚的吧”,通过这节课,我也更进一步体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该如何体现了。
3、录像课让学生学会听课
  学生对录像课的兴趣远远超过老师,他们不仅希望从中看到自己的形象,也关注周边同学的表现,我们在录像后学生往往要求播放给他们看,我们在播放后也发现了没有预料到的效果。
(1)看自己而改善学习习惯
  我们在播放录像时有意将一些画面暂停,如在转笔的同学、在发呆的同学、在偷偷瞟摄像机的同学、或者是答题时吞吞吐吐的同学、答题时站立不直的同学、一边答题一边不停的用手摸头发的同学等。在大家善意的笑声中,他们平时一些不经意的举动在自己没有意识的时候被暴光,促使他们在下次课堂上自觉改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加上教师的督促,录过一两次像的班级诸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答题声音偏小、看书不动笔等习惯有了明显的好转。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比教师重复指出很多遍更有效。
(2)看别人而提升学习能力
  在今年省生物学年会上,送省参评的是录像课,我们学校在高二201班上了一节,制作完毕学生要求先睹为快,自我感觉不错,认为一定可以拿省一等奖的,结果出来是二等奖,大家不服气,于是我们找来一等奖的获得者之一,九方中学高一的《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录像放给他们看。让他们自己判断,哪个该拿省一等奖。我们要是要拿省一等奖,还要怎么做。在看完他们的课后,学生沉默了一阵,然后说:他们确实应该是一等奖,因为他们学生大胆的表现自己,展示自己,而且思考问题有深度、敢于提问,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积极、主动,是自己在学习的状态。最后他们认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不仅是学习生物,还有语言表达等等。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继续利用录像课进行课堂教学的跟踪诊断,不仅对教师有促进作用,对学生也有提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