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考试大纲条文解读——教学实施

作者:未知 更新时间:2012-3-9 14:56:28 来源: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 【字号: 】 浏览
 1.教育技术对新课改有什么支持作用?
    教育技术与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和顺利实施有密切关系,其支持作用表现为:
    (1)教育技术为课程的设计、开发和实施提供新的观念、方法和技术。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背景下,有效利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设计和开发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过程,不断优化和更新课程内容结构;同时,教育技术的运用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有效的学习环境,在课程实施中支持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2)教育技术为新课程改革提供新的教学环境和工作平台。
    将技术与教育紧密结合,一方面可以为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工具,另一方面也在运用技术的过程中改变着教育的观念和形态,从而为新课程改革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平台。如利用教育技术可以动态记录、追踪和评价教学过程,提供即时反馈,从而改变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单一评价功能,实现以评价促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大纲要求:理解教育技术对于新课改的支持作用
 
更多阅读
   如果希望了解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和内容要求,可以阅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及相应的解读。
   如:中国教育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题,http://www.jyb.com.cn/gb/jybzt/today/kcgg.htm(2006-07-14)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课程改革专栏,http://www.edu.cn/(2006-07-14)

   2.教学过程由哪几个基本环节组成?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支持学生学习。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准备、开展教学活动、评价反思三个基本环节。教学准备和评价反思是成功教学的基础,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是师生交互的过程。
    (1)教学准备。这是教学过程的基础,发生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之前,包括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加工、教学方法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设计方案的编写等。教学准备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学习者。教师要了解、明确教学任务和学习者的特征;学习者的任务是明确学习目的,为学习活动作好物质和心理的准备。
    (2)开展教学活动。这是教学过程实施的阶段。师生围绕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开展有意义的交互活动,这是教学过程中最复杂、关键的环节。
    (3)评价反思。这既是教学过程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环节,同时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之中,目的是发现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从而优化教学和学习效果。教师通过评价学习者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情况,来判断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活动的恰
当性。学习者需要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自我监控,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具体说来,开展教学活动环节由一系列教学事件组成。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提出,教学由一组支持学生内部学习加工过程的九个教学事件组成,包括:引起注意、告知学习目标、激发回忆、呈现材料、提供学习指导、引发学习行为、提供反馈、评估学习行为以及促进保持和迁移。这九个教学事件就组成了教学活动的基本序列,具体的顺序和作用见表2-4。
2-4教学事件及它们与学习过程的关系
教学事件
作用
与学习过程的关系
引起注意
学习准备
接受一定的神经冲动形式
告知学习目标
激活执行控制过程
激发回忆
将先前的学习提取至工作记忆
呈现材料
学习发生过程
突出有关的特征以利于知觉
提供学习指导
进行语义编码,提供提取的线索
引发学习行为
激起反应的组织
提供反馈
建立强化
评估学习行为
激活提取,使强化有可能实现
促进保持和迁移
提供提取的线索和有关的策略
    (1)引起注意。用以唤起和控制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最常用的方法是唤起学生的兴趣,另外,利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特点,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方法。一般来说,引起注意的方式分为四种:①改变呈现的刺激,如教师突然提高音量等;②引起学习者兴趣,如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呈现某些物理事件意想不到的变化;③用体态语(手势、表情等)引起学生注意;④用指令性语言,如“请看……”、“请注意……”等。
    (2)告知学习目标。对于学生不了解的学习目标,教师有责任明确地告诉学生,如课堂的学习目标是什么,以及达到目标后,他们将学会做什么,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习的期望,控制自己的学习活动。教师应以学生容易理解的语言来陈述目标,对于年龄小的学生最好以范例的方式
向学生陈述目标。如“给定两个名词,(学生)能够将这两个名词组成句子”的学习目标,教师可以明晰地告知学生:“假设有两个词:‘男孩’和‘足球’,你们的任务就是造一个句子,并包含这两个词。”另外,当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较多时,教师应使学生明确目标之间的关系。
    (3)激发回忆。通过提出再认或回忆类型的问题,激活学生先前获得的能力,刺激学生回忆已学过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充分利用已有认知结构来同化新知识,有助于避免机械学习。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可先复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及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等知识。
    (4)呈现材料。教师呈现新知识材料时应注意几个方面要求:呈现的材料必须与学习目标相适应,如学习目标是培养口语能力,就不应当只给学生呈现书面材料;呈现的材料应当具有鲜明的特征,帮助学生形成选择性知觉,如字体的属性(黑体、斜体)、声音或动画等;呈现新材料时的顺序安排;每次呈现知识内容的多少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等。
    (5)提供学习指导。目的在于促进学习的内部过程,启发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之间进行组合和关联,包括提供有意义的组织结构、提问等。教师提供学习指导的数量、内容和方法随不同学习任务、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不同。例如,概念的名称或定义,可直接告知答案;但在复杂规则的学习中,仅需提供指导,让学生通过发现答案而获得智慧技能。过多的指导会使理解快的学生厌烦,而指导过少则又可能使领会慢的学生失去信心,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是一次只提供一点指导,在学生有需要时再适当增加。
    (6)引发学习行为。这是学生学习行为发生的阶段,学生会对所呈现的信息以各种方式作出积极的反应。通过参与,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并保持所呈现的信息,这时,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说出他们将如何做,或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同时引导他们在新的情境中运用有关的知识。
    (7)提供反馈。在学生作出反应、表现出正确的学习行为之后,教师应及时向学生提供学习结果的反馈。反馈可通过各种形式来传递,如教师观察行为时的点头、微笑或言语,提供答案等。反馈的作用在于:一方面,学生能肯定自己的理解与行为是否正确,知道以后遇到同类的任务该怎样做;另一方面,可促进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与积极性,建立信心。
    (8)评估学习行为。其目的是促进学生进一步回忆并巩固学习结果,也是教师获得教学效果的手段。测试是评估行为的主要方式。与评定行为有关的测试一般可分为三种:①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练习式的小测验,能及时了解学习状况,并提高学习积极性;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得到教师或教材的反馈,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知识的掌握情况;③单元测试。测试形式与内容比较全面、系统,常常成为决定下一阶段学习的依据。
    (9)促进保持和迁移。其目的是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内容,培养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来解决新问题的迁移能力。就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而言,教师可提供有意义的知识结构,供学生回忆知识时使用;就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而言,教师应安排各种练习机会,进行定期的系统复习。提供给学生的练习内容最好与学习时的情境不同,以保证迁移的发生。
大纲要求: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例题
    (单选题)在体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课例(参见本部分附录)的教学中,教师希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你
认为采取哪种教学方法最为恰当?(    )。
    A.学生观看电脑上的演示软件,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B.由教师边演示边讲解,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取球的结果
    C.让学生分成小组,分别尝试取球,并记录每种颜色球的出现次数
    D.让学生分成黄、白两组进行取球,取到自己组颜色的球多就赢
   答案:D
   分析:针对教学内容的主题“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一方面,游戏是学生感兴趣的和乐于尝试动手操作的,另一方面,“是否公平”需要在学生的实际参与中更好地感受。因此,鉴于游戏的特点,采取学生实际动手参与的竞赛形式更有利于提高兴趣。

   3.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做到按照情况适当调整教学环节?
    以上提到的三个基本教学环节是教学过程的核心组成部分,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依据不同的学习目标、不同的学生特征等灵活运用,不必严格遵循固定的教学活动顺序,同时对应于不同的学习结果,要求相应调整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和活动的选择,以实现不同的学习目标,满足不同的学习需要。
    如在学习指导活动中,针对不同的学习目标,内容可能不同:当学习内容是规则和概念时,教师需要用言语进行说明和指导;而当学习内容是技能时,教师则需要动手操作、演示,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因此,实际教学活动往往是预设和生成的互动。教师一方面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同时,也不必一味拘泥方案,要具备较强的课堂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在设计和实施教学时,应重视支持学生意义建构的课堂学习环境、资源、工具,以及学习活动的设计,在教学实施中创造、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
大纲要求:根据教学现场情况适当调整教学环节及其相关内容

   4.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哪些类型的教学组织形式?
   “考试大纲”根据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将教学组织形式分为以下三种。
   (1)集体讲授。一般以班级形式进行,以教师系统讲授为主,教师通过讲解、对话、板书、演示等方法向整个班级学生传递教学信息。
   (2)自主学习。根据学习内容,学生按照自己的步调进行自主学习,即通过阅读、观看或收听等多种方式从各种教学资源中获得教学信息;教师提供个别指导。
   (3)协作学习。两人以上的学生编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学生以分组形式开展师生和生生问的交流、讨论、问答等学习活动。
    三种形式各有所长:集体讲授强调系统性、程序性,有一定的规模效益,教学效率高,有助于在群体活动中形成学生的健康品质;自主学习强调个性、个别化发展,适合于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学习内容,同时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学习动机;协作学习强调多样性和丰富性,可弥补集体教学的一些不足,提供师生、生生相互交流的机会,并有助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将三种组织形式有机地组合使用。
大纲要求:了解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

   5.在呈现教学信息时需要把握哪些要点?
    表达信息的媒体主要有文字、图形、动威、图像、音频、视频等。在呈现教学信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有意义地呈现信息。尽可能地使呈现的信息与学习目标相一致,使学习材料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之间建立联系,从而产生意义学习。可以采取的具体方法包括:提供概念的正例和反例、展示程序之间的递进关系、尽量直观形象、提供与信息有关的实例等。
   (2)突出关键特性。在教学呈现的开始阶段应有选择地突出一些重要的、关键性的信息,以促进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这种做法有利于学习者将注意力集中在与任务相关的信息中。常用的方法有:删去非主要部分,如画面复杂的背景、过多的无关信息等;增加基本部分,如明确的实例、足够多的正例和反例等;有选择地强调基本部分,如放大、着色、运动、划线、对比、讨论;将重点内容放在版面的左面、上面,字体不应过小,注意颜色的对比;注意多媒体的合理搭配,不要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如声音与图表的合理搭配、文字与图表的合理搭配等。
   (3)提供不同的展示方式。为了帮助学习者有意义地自主思考,在教学呈现的过程中,应逐渐对教学内容采取多种表征手段和展示方式,帮助学习者从多种视角认识问题,尤其是对非良构领域的知识和非重复性的技能更应如此。比如,在社会课中针对“爱国”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可以展示具体的事例或列举不同人的观点。
   (4)适当的重复。对教学内容中的关键信息,通过多种形式改变刺激模式,使学生多次重复与之交互作用,能提高学习效果。而重复和教学内容的意义性是相互补充的,即意义性愈多,所需重复愈少。
大纲要求:了解教学信息呈现的要素
 
更多阅读
    美国著名的教学技术与设计理论家梅里尔(M.David Merrill)在其提出的“首要教学原理”中指出,有效教学包括四个阶段,其中在教学展示阶段有效的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几点:
    原理3——充分展示(demonstration or show hie):当教学展示论证了要学习的东西而不是仅仅告知相关的信息时,学习才能够得到促进。
    推论——匹配一致(demonstration consistency):当教学展示论证与学习目标相一致时,学习才能够得到促进。具体包括:①提供概念的正例和反例;②展示程序的递进逻辑;③尽量直观形象地提示出“过程”;④示范行为样式。
    推论——提供指导(1earner guidance):当向学习者提供适当的学习指导时,学习才能够得到促进。具体包括:①引导正确方向;②采用多种呈现表征的手段;③对不同的展示论证过程给予明确比较。
    推论——善用媒体(relevant media):当媒体起到一种恰当的教学角色,并且没有使学习者眼花缭乱、干扰分心时,学习才能够得到促进。
    ——节选自:[美]M.David Merrill,盛群力、马兰译,首要教学原理[J].远程教育杂志,2003(4)

   6.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合理、有效地运用媒体呈现教学信息?
    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合理、有效地呈现教学信息,其基本原则为:选用与教学内容、学生特点以及教学活动和方法等相匹配的媒体,其中媒体与教学内容的匹配是核心要求。需要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恰当选择一种或几种教学媒体混合运用。
    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可分为文本、静态图像/图表、视频/动画等多种类别。针对不同的呈现方式,合理、有效地呈现教学信息的具体要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文本的呈现:字号大小适中;文字不宜过满,应适当留空以突出教学内容;同一版面上,字体不宜超过三种等。
   (2)图像的呈现: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且正确表达教学内容;图像本身清晰、背景无干扰符号;图像的位置应靠近相关的文本内容等。
   (3)图表的呈现:文本内容搭配图表,比单纯的文本表达效果好。呈现时的注意事项与图像的呈现相近。
   (4)视频/动画的呈现:在屏幕上出现的位置要保持基本一致;底色最好设成白色或浅色。
   (5)颜色的选择:同一版面的颜色不宜超过三种;不同层次的信息可选用不同颜色,有利于区分;选择对比明显的文字和背景颜色;选择淡色的背景有利于达到整体和谐;若背景颜色与图片的颜色难以区分,可给图片加上边框等。
大纲要求:利用技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合理、有效地呈现教学信息

   7.为什么应当在教学中重视互动和交流?
    教学中的互动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与教师、同学或其他人之间的互相交流。互动和交流能力是现代人素质结构的一部分,作为教师,其合作与交流能力对其教学效果有重要影响。教学中良好的互动可以在人机、师生和生生间建立及时的反馈,使教学信息得以顺利沟通:一方面是教师了解学生,实施有针对性地教学及开展有效教学评价的手段;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了解学习进程,激发对学习的兴趣。总之,注重教学交流与互动有助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维持注意力的持久性和培养交流能力。
大纲要求:认识互动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能根据特定内容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

   8.有哪些教学互动的方式?
    计算机和刚络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了教学互动的发展,教学互动主要有三种方式:人机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教学中学生操作教学软件、搜索和利用网络资源等活动都属于人机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形式和内容有多种:按照交流的人数分为全体讨论、小组讨论和一对一的讨论;按照时空分布,分为同步讨论(如课堂讨论、电话会议系统、视频会议系统、聊天室等)和异步讨论(网络讨论组、电子邮件等);按照交流的性质分为头脑风暴、辩论、合作性讨论等。在教学中可利用的工具有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牌(BBs)、网络聊天工具、文件共享等。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选用不同形式的交流方式。
大纲要求:认识互动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能根据特定内容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

   9.如何根据特定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互动方式?
    NTET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互动方式,来满足教学需要。如,大家针对某一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开展讨论活动,在信息化环境下可以利用电子公告牌(BBS)、聊天工具等技术手段;教师向学生群体发布通知,可以利用电子邮件进行群发;利用邮件,师生、生生之间还可以开展个别交流和谈心。
    为了掌握这部分知识,教帅需要在了解多种交互方式和工具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大纲要求:认识互动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能根据特定内容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

例题
    阅读下面的课堂实录,回答问题。
    游戏规则:口袋里有4个黄球和4个白球,小组成员每人轮流取球,共取20次,每次任意取一个,取后放回。取到白球的次数多算女生赢,取到黄球的次数多算男生赢,比一比看谁能赢。(各小组组长将数据收集好后输入电脑。教师将各小组数据汇总,形成条形统计表)
组别
黄球次数
白球次数
总次数
 
 
 
 
 
 
 
 
 
 
 
 
 
 
 
 
 
 
合计
 
 
 
    师:观察数据,每一组谁赢了?
    生:
……
    师:从合计的结果看,谁赢了
?
    生:
……
    师:白球黄球一样多,可能性怎样
?
    生:可能性相等。

    师:如果继续往下取,男生(或女生)还一样能赢吗?为什么?
    生:不一定。
……
    师:从这个游戏中你知道了什么
?
    教师将板书中的课题补充完整: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多选题)你认为这部分教学中采用的互动方式是(    )。
    A.师生互动    B.小组讨论    C.人机互动
    D.生生互动    E.全体讨论    F.同步讨论
    G.一对一的讨论    H.异步讨论   
    答案:AEF

    (多选题)对于此处教学中所运用的图表,在呈现方式方面你有什么建议?(    )。
    A.教师利用文本工具,事先画好空白表格,边与学生互动,边输入各项信息
    B.教师将得到的各组汇总数据输入到表格中,并整理计算后,呈现给学生进行讨论
    C.教师将讨论得到的结论呈现出来,列在图表旁
    D.教师将重要的数据加重或用其他颜色表示,以示强调
    E.图表中“总次数”一项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可以去掉
    答案:ACD
    分析:由于在此教学中,图表的来源是学生活动数据的记录,因此采用边与学生互动,边输入图表中各项数据的方式,更能体现活动的过程性。C、D两项都有助于突出重点信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10.怎样运用文字处理软件对电子文档进行批注和修订?
    可以用文字处理软件的批注和修订功能来批改学生的作业,如作文等。NTET要求教师能够熟练操作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批注和修订,通常会以操作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具体的操作步骤请读者参考有关教材或参考书。
大纲要求:掌握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 或WPS Office)进行批注与修订

   11.批注和修订能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种交流方式吗?
    在文档中进行批注和修订可以作为教学过程的一种交流方式。批注指的是对文档的某个部分进行评论,相当于“加评语”;修订指的是修改文档的内容,相当于“改错”。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这两种功能,在学生的作业或作品中加入自己希望与其沟通和对话的内容,如建议、鼓励、提问、意见等。然后将文档发给学生阅读。同样,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评论,进行交流。
    由于一篇文档可以由多人多次加入批注和修订,因此学生也可以利用批注和修订功能,对教师或其他同学的批注和修订进行回答、评价。
    由此可见,批注和修订是一种灵活的书面交流方式,可以用于师生、生生之间针对文档形式的学习成果进行评论和交流。
大纲要求:掌握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 或WPS Office)进行批注与修订

   12.怎样收发和管理电子邮件?怎样给邮件添加附件?
    首先需要注册邮箱,这是在浏览器页面中进行操作的。以网易邮箱为例,在IE浏览器地址栏输入http://mail.163.com,打开网易邮箱首页。单击“注册免费邮箱”,打开邮箱注册界面。如果已经申请过163网站的免费邮箱,就可以直接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
    接下来根据页面的提示填写用户名、密码和个人资料等。完成个人信息的设置后,单击“完成”按钮,会出现申请成功的提示。
    收发和管理电子邮件的方式有以下两种。
    (1)浏览器方式:大多数的邮箱都支持以浏览器方式收发信件,并且都提供一个友好的管理界面,只要打开提供免费邮箱的网站登录界面,输入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收发和管理邮件。
    在通过浏览器登录邮箱后,会进入邮箱的管理界面,可以看到“收件箱”、“发件箱”、“草稿箱”、“垃圾箱”等进行邮件管理的功能以及“收邮件”、“发邮件”等邮件收发、编写功能。点击“发邮件”按钮,可以编写邮件的各栏目相关内容,例如收件人、主题、附件、内容等。
    如果需要给邮件添加附件,可以在写邮件的页面中点“添加附件”,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所要添加的文件,点击“确定”后就可以了。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免费邮箱网站的操作可能有一些细节上的不同。
    (2)专业邮箱工具:采用邮件收发管理软件来收发和管理邮件,如0utlook、Foxmail等。
大纲要求:掌握利用电子邮件与学生、教师或其他人讨论与交流

   13.怎样将电子邮件作为一种与学生、同事或其他人互动交流的手段?
    电子邮件是一种异步交流方式,其优点在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交流更为灵活和方便,适用于不要求立即获得反馈信息的交流形式。教师可以将电子邮件作为与学生、同事或其他人进行交流的手段。主要方法是:
    (1)一对一交流:发邮件给一个收件人。这是进行个别交流的方式,如教师可以与学生通过邮件单独谈心、向同事询问和讨论问题、向领域里其他研究者或专家请教和提出疑问等。
    (2)群组交流:发邮件给一组收件人。这种方式可以用于教师向学生发布通知,或者与学生、同事等开展小组讨论时发表自己的观点。
大纲要求:掌握利用电子邮件与学生、教师或其他人讨论与交流

   14.NTET如何考查教师的教学实施的能力?
    NTET考查教学实施的基础知识,以及在给定的教学环境下,利用教学设施(硬件、软件)实施教学、利用工具进行交流的能力。试题主要在特定情境下,以“任务导向”的方式展开,即针对给定的教学内容、目标要求和技术情境,要求教师选择教学解决方案、解决常见技术问题、应用技术操作等。NTET中的新题型如下。
    (1)情境题。
    针对中小学信息化教学的课堂教学情境,试题为考生呈现一个教学活动情境,呈现的方式可以采用文本描述、课堂教学实况录像、照片、数字故事等;要求考生根据情境的特点和要求解决问题、作出评价等。答题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
    ·考生根据考题提供的多项选择答案中选择自己认为最优的答案;
    ·考生将试题提供的多项教学情境与对应的教育技术理论描述连线;
    ·考生对考题呈现的教学情境中的指定关键词(段落)进行分析(分析的方式可以是在考题提供的多项选择中划勾);
    ·考生对考题呈现的教学情境中的指定部分进行反思,回忆自己过去是如何处理类似教学情境的[反思的方式可以在考题提供的反思校验表(关键词)中划勾]。
    (2)任务题。
    针对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活动,试题为考生提出一个教学任务,或呈现一个需要教师解决的教学问题,或要求考生对某一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考生根据试题指定的要求设计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方案、对策、办法等。答题方式可以有以下几种:
    ·考生根据考题提供的多项选择答案中选择自己认为最优的答案;
    ·考生根据考题要求的教学任务,从试题提供的多种解决方案中选择自己认为恰当的选项;
    ·考生对考题呈现的教学任务活动进行分析,评价和判断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的方式可以是在考题提供的多项选择中划勾);
    ·考生对考题呈现的教学任务中的指定部分进行反思。回忆自己过去是如何处理类似问题的[反思的方式可以是在考题提供的反思校验表(关键词)中划勾]。
    (3)内嵌于教学方案中的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操作题。
    将试题内嵌于一份完整或局部的教案设计中,要求考生阅读教案,根据教案提供的教学情境回答问题。
    教师需要将教材中的知识应用于自己的教学中,积累实践体会和经验;同时,注重在平时的听课和研讨中与其他教师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答题时,务必认真阅渎题项开始部分的教学环境介绍,以便在回答问题时更有针对性并且符合题目给定情境的要求。

   15.题项开始部分的教学环境介绍有何作用,考生如何根据试题给定的教学环境来完成自己的回答?
    由于我国各地教学中教育技术的应用在技术环境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为了让不同地区的教师在答题时有一个教育信息化环境的基准,在题项开始部分都会对该教学方案的教学环境加以介绍,如DVD播放机、多媒体设备、上网条件等,以便教师能够针对试题给定的教学环境选择和确定教学活动、确定教学评价等。
    因此在考试时,考生一定要首先认真阅读教学环境介绍部分,再根据试题规定的教学环境及其技术条件来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