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基地培训有感

作者:程志荣 更新时间:2012-5-22 14:50:49 来源: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 【字号: 】 浏览
    物理学科基地第一期学员培训开始了,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我感受深刻,收获颇多,下面就我在期间的感想,略谈一二。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诸多方面存在不足,而专家们也给了我很多建议,一针见血的指出来,让我明白了自己存在的缺点,并力求在以后的课堂中加以改进。我被分在高一组,第一堂课是李老师上的是《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内容较多,根据大家的建议,将《万有引力定律》加了进去,因为这样上内容连贯,适合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但是也存在问题:是否能完成课堂任务呢?在涉及到“地月检验”实验时,怎么使学生更容理解呢?围绕这一问题,我们作了深刻地研讨,最终确定两种方案,分别由不同的老师授课,观察课堂的效果如何,然后再作出修改。李老师先上,显然,我们都发现时间不够,而陶老师后讲,但在地月检验的环节过渡不是很自然,但时间控制的很好。下午组织评课,怎么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顺利过渡,又能保证时间充足,徐特和周老师提出了建议:按照李老师的过渡,自然一些,按陶老师的节奏,把握准确一些,并且对课件和学案再次作出修改,确定了最终方案。在这个环节中,老教师们对教材的理解很透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学生的思维发展的过渡,有针对性的设计学案,设计合理的教学程序,对每个环节的把握,游刃有余。经过重新定稿之后,效果有了很大改观,既完成了任务,又调整了学生的思维,顺利地引导他们走过了思维障碍。在之后的评课中,老师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准确,启发性强,体现了课堂的高效性。
    轮到自己上阵了,课题是《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这是一节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总结结论,并作深入研究的内容。首先的问题是教学设计,方案有两种:一是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案上的问题,接下来总结计算天体质量的方法,然后再拓展延伸;二是循序渐进,按书本设计完成教学,层次鲜明。我比较认同第一种,但也有自己的顾虑,学生能否想出解决办法,他们的底子到底怎么样,时间上是否充足等等。不过转念一想,顾虑越多,失误越多,还是以平常心对待吧!我们在一起讨论了这节课的重点,根据成员的建议,设计学案和课件。在设计学案的时候,周老师提出设计一个开放性的题目,题型新颖,富有启发性,让学生的思维能得以发散,体现他们的智慧。走进课堂时,心情还算平静,可意外出现了,黑板打不开,不能用课件,不过还算好,课件的有无不影响上课。像平常一样,我消除顾虑,按照自己的思路讲下去,没出什么大问题。后面一个老师用的是第二种方法,整个过程中过渡自然,但是相比之下,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扩散,效果不是那么好。课后,组内进行了评课,肯定了第一种方案,并给予我很多实质性的建议:一.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运用启发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思维,而不要逼着学生去思考;二.怎么处理突发问题,如航天飞机变速会引发怎样的问题,可以向学生作出解释,也可以将问题留到下节课再讲;三.对知识点进行拓展,让学生的眼界更开阔,特别是不能出知识上的错误。这些问题暴露出来后,我想自己一定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专注,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打破思维的局限,更好的把握课堂。
    在这次培训中,也听了专家的课,他们很有经验,思维也很开阔,课堂内容衔接紧密,课堂气氛十分和谐。我想这并非一日之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做到力求改进,提高自己,首先,注意题目设计的有效性,挖掘学生的障碍点,如何引导学生思考,要求学生发现错误,共享错误;其次,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应预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构建新的概念,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再次,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思考,动脑筋,并且有一定的思维量,感受不断思考不断解决问题的快乐。总的来说,做好这些,对学生的发展,对我们自己的发展,至关重要。
总之,经过本次培训使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多了许多教学方法和策略。最重要的是本次培训让我对未来的工作增添了许多信心。这次培训为我打开了人生新舞台的大门,我会继续提高自身素质,堂堂正正的站上人生的大舞台-----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