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准备,做课改的实践者

作者:匡金鹏 更新时间:2012-5-22 14:52:41 来源: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 【字号: 】 浏览
    为期七天的研培,开始于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而在即将结束的这天里,天气也意外地开始放晴。巧合总让人快乐,这也恰好映射了我在十三中的七天时光。虽然辛苦,但美好且充实。
    开班那天,株洲市化学教育界的重要人士,齐聚十三中,不大的会议室熠熠生辉。吴刘光明院长发表了语重心长的讲话,他发问大家:“时间过起来,很快。当你老了,学生一批一批从你手下毕业,回首自己的工作生涯,有什么事情能让你感到自豪和欣慰?你曾经工作努力吗?你的工作态度对得住你的职业操守吗?”我不知道,若干年后,当自己再回想今天的开班仪式,这些字句是否会还依然清晰。对教师这个职业,本身就担负重要的责任。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育的曲折和辛苦是必然的,这种漫长的付出,对一名老师,是极富考验性的。今天,志于做一名优秀教师的我,现在的工作热情能燃烧多久?良好的职业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当天,从吴刘院长,特级教师彭国辉老师的讲话,到市化学教研员周学良老师所做的报告,他们的发言,给大家,提供了大量中肯的建议,也引发了很多让人深省的思考。对我的职业成长也有很大的帮助。不同于以往的培训,这次研培的方式采用的是,学员上课,专家听课、指导并参与评课。由于,要在这些有名气的专家面前授课,我着实有一定压力。我被安排在高一组,进行研培。高一组的指导专家是特级教师彭国辉老师和学科带头人一中的张利民老师。组长则是十三中资深的化学教师侯飞翔老师。组员除了我,还有来自十三中的罗能和寻贵珍两位老师,以及一中的朱赛老师,南方的张雯老师。一开始培训的第二天,我就有一堂公开课,准备时间很仓促,但是侯老师、罗老师和寻老师的平易近人、坦诚热情,让身在陌生校园里的我,意外地感觉到了亲切。他们给我很多帮助,让我迅速融入到上课的角色里。彭特和张老师在授课处理上,常常为我指点迷津。组员间的相互帮助、和睦相处,让七天的时间过得特别的快。但是感悟颇多,作为青年教师,应该努力做到如下:
   一、深钻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
    化学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化学素养”凸现出来。化学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以化学能力为核心,是化学能力和化学知识、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因此本次课程改革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上目标达到之后,知识的获得将是很自然的事。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欲。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
    二、了解学生,有的放矢。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程活动设计的首要目的是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引导他们体验情感,培养能力,构件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深入地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学生好奇心强,有活力,情感单纯而强烈,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处在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正在形成阶段,由于学生们受到现代各种传媒的影响,有较广的知识面,对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如果能根据学生们的情感和年龄特征,找到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再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够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还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时空的信息量,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体会、感悟中获取新知。
    四、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质。
  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征之一是综合化,强调每个学科彼此建立联系,跟科技发展及日常生活建立联系;同时强调跨学科的、建立在各个学科之上的综合实践活动。这是对传统教育的极大挑战。传统的课程体系偏重于书本知识传授。课程的综合化,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用他们有切身感受的事情教导他们,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课改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发展。从更多地关注结果到更多地关注过程,从更多地关注知识技能等可通过考试评价的学习,我深知,实施素质教育任重道远。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更新观念,创新思想,总结经验,开拓进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
    总之比起在自己学校上课,这个差事更累人,上课的压力更大。但是,我为自己参与到这个过程,感到幸运。相比起满满的感悟和收获,付出的汗水,显得不那么重要。在研培即将结束的现在,我贪婪地希望,这样的时光可以长点再长点,这样的研培机会能多些再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