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第十八中学校长 李国柱
俗话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凡事应从实际出发,发展教育、建设学校亦是理当如此。偶然间听闻株洲市第十八中学的办学经验,几年时间就把一个基础薄弱、濒临倒闭的学校办成了闻名遐迩的“湖南省首批普通高中特色教育实验学校”和“全国百强特色学校”。该校的一校之长则毫不讳言这是“精神”的力量。他就是十八中校长李国柱。
当我走进书香飘溢的校园,沿着古典雅致的艺术长廊,来到整洁充满书香味的校长办公室,李国柱校长已经等在了这里。温文尔雅,朴实而富有激情,是李校长给我的第一印象。
本版采写 新闻网记者 徐孜
记者:李校长您好!我发现您是一个特别低调的人,在网上很少能找到和你个人相关的资料,您能不能先简单介绍一下学校的基本情况?
李国柱:株洲市第十八中学由2006年因株洲市教育布局调整的四所普通高中合并而成。刚组建的学校底子薄弱,学校管理紊乱,教师缺乏凝聚力,学生文化基础差。为这所困难重重的学校谋求发展,我和在校的教师经过了多年的不懈努力与付出。
学校自合校以来,招生生源文化基础差,高考升学率偏低,办学成绩难以得到家长、社会认可,学校发展遭遇瓶颈。基于学校合并之前各学校音、体、美教育较好的校情,我决定以美术特色教育为着力点思考学校的办学方向。结合学校拥有培训经验丰富的美术教师和学校美术专业生的升学率较高的实际情况,“发挥美术学科优势,培养特长生”的发展思路在李国柱脑海中初步形成。恰逢其时,2009年,教育部做出了建设普通高中特色学校的部署,湖南省教育厅出台了创办省特色示范学校的相关文件,我把握住了这次契机,向教育厅申报了创建省特色教育实验学校。当时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是很好,美术楼、体育场都没有建起来,教育厅不肯批。没办法,我只好拿着学校的宣传册子,站在教育厅的门口,向路过的每个人讲述学校的特色、重点、优势。就这样,2011年4月,学校被湖南省教育厅批准为“湖南省首批特色教育实验学校”。由“学科特色”到“学校特色”再到“特色学校”,我们仅用了5年时间,这5年,我们做了人家50年没有做成的事情。
如今,我们正走在自己设计的路上。如何建设学校,培养好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是我这个校长该做的。我一直践行做实实在在的教育,要做好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导师,让他们感觉在这里读书是一种乐趣,即使毕业后也很乐意回味这里的校园生活,回忆这里的同学、老师,以及学校的点点滴滴。作为一名校长,我不喜欢口号式的东西,我更愿意把口号式的东西,在这里得到落实。
记者:您从事教育30多年,最令您感到兴奋的事情是什么?
李国柱:说实话,干教育不是我的初衷,但我的性格决定了我无论干什么,都要干好,也会干好。最令我感到兴奋的事情,远的不说,说说这几年发生的这件事情吧。2011年十八中被湖南省教育厅批准为“湖南省首批特色教育实验学校”,从2012年学校才开始办美院班,也就是说我们办美院班才3年。这三年,我们每年培养400多名美术生,他们有的考进了清华美院、中央美院等名校,我们把高考美术专业学生的教学不断精细化、校本化、专业化,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和教学特色。现在学校已经是湖南师大美术学院在株洲指定的生源基地。
不仅如此,学校在“臻和至美”文化的引领下,着力建设“以美求和,以和显美”为主题的学校文化。不断加强学校硬件建设的同时打造具有美术特色教育的文化氛围,努力实践让每面墙说话,让每寸土育人,使美术特色的人文教育思想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美术之美融入学生内心。不管是在十八中工作的教师,还是在这里读书的学生,在“和”、“美”文化的熏陶下,都达到一种形神兼备,内心和谐的境界。在这里,教师可以开心、愉悦的工作,学生可以轻松、快乐的学习。
记者:您这么任劳任怨,辛辛苦苦办教育,跟您的童年有关系吗?您的童年是在什么环境下长大的,有没有对您影响比较大的一个人或者一件事呢?
李国柱:应该说是有关系的。我出生在50年代,那时候正值文化大革命时期,因父亲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所以在政治上受到冲击,加上家里兄弟姊妹比较多,家庭条件非常艰苦。但我一直是一个很有个性,很有追求的人,与当时的环境有些格格不入。尽管条件如此艰苦,我也从不放弃,一直与命运抗争,希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于是,我拼命的读书。好在父亲留给了自己不少书籍,加上儿时小伙伴家借来的书,我每天就在煤油灯下,消化着这些知识。
说起来还是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当时我特别喜欢高尔基,读到他的文章,我往往激情澎湃。细细想来,我和高尔基其实是有相似之处的,我们都很顽强,都有一颗向上奋发的心。
记者:您从小到大都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哪怕自己不想读书了,学校都不愿意,老师都不愿意,是不是这样的?
李国柱:是的。小时候看书比较多,古今中外的名著名篇都深深吸引着我,很多时候都是没日没夜的看书,所以成绩一直很不错,还在读小学的时候因经常考试得满分,得了个“双百王”的称号。而且,小小年纪文章也写的好,同学们都叫我“铁笔师爷”。
其实我小时候的梦想是想做一名海员或者说水手,压根没想过当老师。可是大学一毕业,我就被分配到株洲,当了一名老师。得益于小时候性格的锤炼,心里一个声音告诉我,任何一个岗位都要干好,干什么都要像模像样。于是,一干就是30多年。
记者:回顾这么多年从事教育的经历,您当过教师,现在当校长,回首您这么多年的职业生涯,最大的感悟是什么,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
李国柱:十八中的变化其实就是株洲市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作为一名校长与教师最大的区别就是校长太用心了、太感动人了。
从601中学到有色职大,再到今天的十八中,我必须要说,我倾注我的全部心血。当校长10几年,从校园的硬件设施建设到学生的社团活动,我都要亲力亲为。目前学校有两栋美术楼,一条文化长廊,四个园池,四条“和”“美”的道路,四个广场,一个体育场,这些都是在我手里建设起来的。而在教学这块,我们以美术为手段,采取多种模块教学,把陶艺、油画这些不吃香,但传统的艺术都纳入进来,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学,不仅仅是为了高考,更是一种情操的陶冶。
记者:从去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随后颁布了七大改革措施。作为一名中学校长,您认为中国教育领域需要改革的问题有哪些?
李国柱:高考必须要改革。首先一定要充分发挥高校选材的标准化和专业设置的社会化。目前高校采取的自主招生政策就很可取,通过自主+合作式的教学模式,细化专业设置,让学生可以学到更精、更细的专业知识,就业也就不在话下了。其次,高考的内容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既要有高校的自主招生,也要让学生反过来自主选择。我认为学生一定不要凭分数去报考学校,而是要选一个自己喜欢,社会适应性又很强的专业去学习;或者根据自己将来的社会定位选择专业学习。
记者:李校长,您认为什么样的学生适合报考十八中?
李国柱:我们的办学宗旨和原则是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智力、能力和品性。我们的优势是美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学美术将来就业面也比较广,当画家、设计师、教师、美术编辑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根据学校的培养、育人经验,我们给学生的舞台空间特别大,希望把孩子们都培养成现代教育的绅士、淑女。所以,想要提高个人素质、能力,而又追求快乐、健康、进步的学生都可以报考十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