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讲坛”第三讲:把“做一名教育家”当作自己的理想(主讲人:李志华副校长)

作者:潘小华 更新时间:2010-3-25 16:44:32 来源:团委 【字号: 】 浏览
[导读]“名师讲坛”第三讲:把“做一名教育家”当作自己的理想(主讲人:李志华副校长)

“名师讲坛”第三讲:把“做一名教育家”当作自己的理想(主讲人:李志华副校长)

    2010年3月16日(周二)第八节课,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名师讲坛”第三讲在学校小会议室开讲,校团委邀请了学校主管艺体工作的李志华副校长讲课,教工团支部全体青年教师参加。

    李志华副校长说,青年教师要树立自己的教育理想,要把“做一名教育家”作为自己的理想,不要仅仅只做一名教书匠。由此,引出了他对教育的真知灼见,对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的指引、指导。

    他对教育的理解朴实而深刻,他对青年教师思想和方法的指导让所有在场青年教师受益匪浅。这是“名师讲坛”上重要的一课,更是青年教师成长道路是的重要一课。

附:第三期“名师讲坛”上的发言(陈岸老师整理)

第三期“名师讲坛”上的发言

主讲人:李志华

各位青年教师,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和大家相聚在一起,共同探讨教育发展中面临的困惑。

(一)关于教育现状的几点思考

1、“就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倘若将人生形容为一场竞赛,“起跑线”的比喻是恰当的。但是,“输在起跑线”上只适合短程竞赛,例如百米赛。如果是马拉松那样的长跑,就不存在输在起跑线上的担忧。相反,马拉松比赛赢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往往由于没有保存体力,致使起个大早,赶了晚集。长跑的要诀是保存实力,这和学生学习知识的道理一样。当学生没有一定的阅历时,给其灌输与学生的年龄不相符的知识,学生没有生活经验,对知识的感悟不会深刻,不但没有共鸣感,甚至会厌恶。衡量教育是否成功,不是看分数,而是看受教育者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如果受教育者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越来越大,说明教育成功了,反之则相反。而我们现在面临的教育现实是,赢在了马拉松比赛起跑线上的孩子,输在了终点。社会、家庭对学生早期教育的关注,对教育结果的关注,导致的是精英教育的失败以及国民素质教育的失败。现在我们的教育应该做的是改革教育中用单一方式评价学生的模式,应当让每个学生都跑到自己能够跑的位置。

2、正确看待差异

世界是需要差异的,差异使他们更需要我们的帮助。学生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无时无刻都存在,教学不是为了消灭差异,也不可能消灭差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与人之间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也是社会多样化的需要。长期以来,在我国的教学实践中,无论学生的发展水平、个性特征、认知风格、兴趣等如何,教师大多都采用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方法、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评价方式、统一的评价维度,这种对不同学生的相同的教学是不公平的。正是这种整齐划一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实施差异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然选择。而教师对学业成绩优异和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在交往方式、交往时间、关注程度、期望水平、积极评价方面的差异,往往是导致强者恒强,弱者更弱的情况。还有部分学生既没有优异的成绩,也没有张扬的个性,更没有调皮捣蛋的“斑斑劣迹”,只是安静地坐在教室的某个角落,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交往中处于被忽视的地位。这种对待不同学生的“差异”更是有违教育公平精神的,教育质量也必然较低。

(二)走出教育困境呼唤青年教师的参与

1要热爱教育,要把自己当成一个教育家来塑造自己,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做一名教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塑造他们美好的人生,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要想成为一个受学生尊重的老师,首先要热爱学生,要热爱教育事业。

2、实行差异教学

教学应该在承认差异是一种需要的前提下,不断地寻找差异教学的实施策略,促使不同的人在各项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是在具体的要求上体现差异。(1)在对学生发出指令时在数量在有不同的要求。如:选择你喜欢的题目做一做。你有时间做几道就做几道!(2)在思维难度给学生提出不现的要求。如要求学生完成一个探究活动,有些学生有独立探索的能力,但有些学生茫茫然不知如何入手,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或是悄悄话,或是书面辅助材料,或是个别辅导。

二是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上体现差异。(1)在解决问题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重视行为操作,多用实物与直观,而对优秀生则要有一定的抽象度。(2)要引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建立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思考程序,而对于优秀生而言则可以简缩这个过程。(3)对于优秀生来说,要讲求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强调选择最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速度与灵活性。而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言,更应该关注与掌握一般的方法,普遍适用的方法,可以只掌握一种方法,只要能解决问题就行,对于速度与灵活性方面不做具体的要求。

三是多元化标准评价学生。

在对学生的评价中,差异教学强调评价应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目标,通过对学生的全面考察,而不只是考察传统的学习成绩,为调整教学提供更多的信息,达到扬优补缺的效果。在差异教学中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在评价中,既注重形成性评价,也注重结果性评价,既注重标准参照评价,也注重本体参照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大面积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改进学习。除了纸笔测验的成绩之外,学生的作品,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动作等都可以成为教师评价学生的依据,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还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和积极的情绪情感。

3、要研究学生

任何一种教学行为的实施,一定要考虑:学生从中收获多少。实施前,要考虑学生需要什么;实施中,要考虑采用怎样的手段让学生感兴趣,从而审美地完成枯燥的学习任务;实施后,要客观真实地分析学生到底收获多少。同时,要研究学生的时间,严格控制学习时间,不能加班加点,不能以牺牲睡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来完成本学科的学习。 研究学生就是要“把学生当人”,而不是当作“考试的机器”。“把学生当人”,当作“立体的人”,要多侧面多角度地研究他。

1)既了解其智商,又了解其情商。

 人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体。我们要熟悉自己学生的智力水平。智力主要有记忆力(短时、长效),注意力,理解力,判断力,思维力(逻辑思维、形象思维),联想与想象能力等。了解了这些才能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安排相应的训练,以扬长避短。比如说,注意力差,那么就应当多安排限时训练,以考试的紧张气氛训练其长效注意。据笔者观察,许多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差,实际上是注意力弱,特别是滞空注意力弱,无法形成整体感知,自然无法形成正确的解读。其他智力因素亦是如此。教师一定要建立这样一个信念:学生的智力结构、智力水平是可以通过训练改变的,至少是可以部分改变的。

 其次是非智力因素。指的是学习动机、兴趣、意志、品质、性格等等。有许多学生,特别是男生,到高三以后,好象突然懂事了,能够静下心了。静心听课,静心休息,静心思考,成绩也就突飞猛进了。这需要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制约其学习态度变化的瓶颈因素,下点功夫,多谈谈心,多盯盯,一直关注,总是可以改变一些的。另外,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离不开社会。所以,研究学生甚至还要研究其家长、家庭、社区。还有其成长的过程。同时,改善师生关系也是提高学生成绩的有效途径。学生常常是很讲义气的,喜欢你这个老师,他就想好好学。他就盼着你这个老师来,学得不好他会觉得对不起你。而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关心他,爱他就够了。

 学生的学习成绩常常是由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决定的,而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学习态度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的解决才有前提,否则,可能会很费力。

2)要研究教法,更要研究学法。

一般来说,学习方法可分为接受式、反省式、感染式,不同的个体适用的学习方法是不同的,学习效果也会有很大差异。接受式学习方式需要培养学生注意力,这是我们传统教学中运用得最为普遍的方法,因此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注意力。感染式是一种见贤思齐,近朱者赤的学习,通过周边环境的耳闻目染逐渐受到好的影响。我们最终要面临的高考是学生去考,而不是教师去考。因此,教得如何不等于学得如何,更不等于考得如何。教师所有的心智只有贯注在如何提高学生能力这一点上,教学才会结出理想的果实。如果教学效果不明显,往往就在于忽视了这一最基本的道理,把主要精力花在了“如何教”上了,对“如何学”普遍研究不够。以为自己讲了,就是学生学了,自己讲深讲透了,就是学生学深学透了。而如果自己讲了,学生还是没有掌握,就责怪学生不认真不踏实。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感慨:我昨天才讲过这个东西,今天来考,他们又错了。或者:我都讲过许多遍,这次一考,错误率还是很高。其实教学的过程就好比把水从大桶中倒到小瓶子里,如果提升学习的效率,其实应当要思考的不是赶紧灌,而应当考虑接收器怎样才能更好地接收。

青年教师是一所学校的宝贵财富,也是学校发展的后劲和源泉所在,作为青年教师应当有理想、有志向、有信心,用高远的理想、坚定的信心去谱写自我发展与学校发展的美好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