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生物教师彭方晴收到了来自国家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关于“2010年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优秀教学活动评选”的获奖证书,在此次活动中,彭方晴老师的教学活动先是被评为了湖南省一等奖并被推荐到全国参赛,最终喜获全国三等奖。在此,对彭方晴老师表示热烈的祝贺!
附件(彭方晴老师教学活动方案):
指导思想与理论基础(包括设计思想、思路和设计思路的理论基础):
生本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教师重在问题的设计和学习方法的引
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主动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通过合作以表演的
形式将问题表现出来,更是有助于知识的巩固。
教学活动背景分析(包括本课教学活动在专题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学生的情况
分析、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等):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已了解“艾滋病流行趋势及其危害”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也
为后段的“反对歧视、提倡关爱”打好理论基础。学生已有自主合作学习的经验,
将他们理解的知识在课堂上以表演的形式表现,再通过生生互动进行知识的整理和
巩固。
教学活动目标:
1.通过学生表演,能判断表演的是什么行为?哪些行为是高危行为。
2.通过分析,能说出为什么这些行为是高危行为?怎样预防。
3.能认识吸毒引起艾滋病的原因,能了解无偿献血、输血与传播艾滋病的关系。
4.知道如何帮助流血的人。学会科学救人。
描述本活动适合的教学对象年龄以及参加者数量:
高中学生,16到19岁。参加者数量30至40人
教学活动材料清单(如纸张、图画材料、卡片等):
七张A4大小的卡片,写有各种让学生可直接表演的行为。第一张:握手、拥抱、
共同用餐,第二张:吸毒、共用剃须刀,第三张:纹身、纹眉、穿耳,第四张:游
泳、咳嗽、蚊虫叮咬,第五张:感染HIV的孕妇,第六张:输血、献血、注射,
第七张:同性恋及异性恋。其他表演道具自制
教学活动步骤(包括教学活动注意事项):
1.教师提前两天布置学生上网查阅问题:一、哪些行为是高危行为,二、吸毒与艾
滋病,三、无偿献血与输血,四、如何帮助流血的人。
2.七个学生抽取卡片,各找一个同学完成卡片中要表演的内容,以哑剧的形式。其
余同学则推测表演的主题是什么?推测正确的同学判断该行为是否为高危行为,并
说出原因。如表述不清,则由其他同学补充。
3.小组合作讨论总结教师布置的四个问题,各组各派一个代表回答其中的一个问题
4.教师总结,并由学生选出最佳表演者和总结者。
教学小结(教学活动结束时,教师对活动的总结和活动意义的提升):
1.由于寄宿学生多,要上网查阅的问题不是在周末布置,所以学生准备不够充分。
2.学生当众表演哑剧不够大方,今后还要多加训练,让他们胆量更大一些。
3.总的来说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在笑声中达到了教学目标,让学生乐学,好学。
4.提高了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降低了学生对艾滋病的恐惧。知道了预防的方法。
对其他使用该活动老师的建议(如是否考虑班级学生数量、男女比例等问题):
1.任务可在一星期前布置,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准备。
2.条件不好的农村中学可由老师打印资料分发给学生阅读。
3.经常给学生说、演、学的机会。引导学生多关心社会,多关爱他人。